在很多电视剧、电影、小说,我们都可以看到滴血认亲着几个字。所谓的滴血认亲就是孩的血跟大人的血如能够溶在一块,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
这个方法在古代就有了,从三国时创立,一直被奉为圭臬,没有人怀疑。而现代断定这种滴血认亲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古代的滴血方法有两种,一种叫滴骨法,一种叫合血法。我们现在的电视剧、电影、小说都是选择第二种合血法来进行表现的。
滴骨法
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实例记载,是指将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头上,观察是否渗入,如能渗入则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统关系。
《南史》记载着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候的妃子,因其貌 美又有才学,被武帝看中,入宫后七月即生下萧综,宫中都怀疑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以后,去盗掘东昏候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渗入尸骨中,萧综半信半疑,后又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用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后来萧综投奔北魏,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候服丧三年。萧综是否为东昏候的亲生子,不再重要,现更已无法考证。
《洗冤集录》记载: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骨亲”,盖谓此也。
滴骨法,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骨骼无论保存在露天地,还是埋藏在泥土中,经过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软组织都会经过腐败完全溶解消失,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後仅剩下白骨化骨骼。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层常腐蚀发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会浸入。而如果骨骼未干枯,结构完整、表面还存有软组织时,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会发生浸入的现象。
合血法
大约出现在明代,是指双方都是活人时,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内,看是否凝为一体,如凝为一体就说明存在亲子兄弟关系。
合血法比滴骨法更冒险。滴骨法是用于活人跟死尸骨架,就算血滴进了骨头,当你发现这骨架的不像是人的骨架时,你还可以赖帐。合血就赖帐不成,它是两个活人玩的游戏。
合血法,按现代法医学理论分析,如果将几个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会凝合为一。即使不是骨肉至亲也会凝合为一。滴血认亲有个好处,就是一定能滴出一个爸爸来,如果坚持下去,能滴出一大堆爸爸来。缺点是滴出的不一定是真爸爸。
滴血认亲不科学
观众熟悉的“李府连环案”是《大宋提刑官》中很精彩的一段,宋提刑运用“滴血认亲”的方法验证出了和魁父女并无血缘之亲的事实,进而破获了李府连环案使和魁伏法。石岩彬说,“滴血认亲”是古代的检验方法,但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但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科学手段的缺乏,宋提刑将滴血认亲运用到法医勘验实践中已经很了不起,在宋提刑所处的时代仍不失为先进方法。
所以,家长们不要认为要断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就一定要滴血认亲。现在要确认自己与孩子是否拥有亲子关系,还是要选择DNA亲子鉴定。这个方法较为科学,可信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