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早盘,泡泡玛特股价延续强势表现,单日上涨3%,将年内累计涨幅推高至199%,公司总市值突破3630亿港元。
这一亮眼表现,源于泡泡玛特前一日(7月15日)发布的业绩预告: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200%,利润(不包括未完成统计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能录得增长不低于350%。
值得关注的是,仅用半年时间,泡泡玛特的业绩就已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业绩爆发的背后,是泡泡玛特全球化战略与IP运营能力的全面升级。从区域市场来看,海外业务已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
从区域市场来看,海外业务已成为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一季度数据显示,欧美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美洲地区同比增长895%-900%,欧洲市场增速达600%-605%。目前海外收入占比已突破30%,LABUBU等核心IP在北美拍卖行的溢价成交,更印证了其品牌正在向全球奢侈品化方向发展。
在产品层面,泡泡玛特构建了全品类的爆款矩阵。上半年,公司在天猫和抖音双平台培育出10余款销量突破10万+的热门产品,其中毛绒类产品占比超过60%。SKULLPANDA冬日乐章系列、CRYBABY眼泪工厂等新品成功将"情绪价值"具象化为可收藏的治愈系玩具,深受年轻消费者追捧。为支撑业务扩张,泡泡玛特持续强化供应链建设,核心供应商丹尼玩具龙川工厂产能实现翻倍,员工规模达到4300人,越南生产基地的投产也为全球市场交付提供了保障。
THE MONSTERS可口可乐系列搪胶脸
深入分析泡泡玛特的成功,可以发现其正在重构潮玩行业的商业逻辑。首先是IP运营的"奢侈品化"趋势。LABUBU已从单纯的潮玩产品跃升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符号,在二手市场的溢价高达60倍,与可口可乐的联名款盲盒更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货币。花旗研究报告指出,这种稀缺性运营策略使泡泡玛特的毛利率提升至63%,已接近奢侈品集团LVMH的水平。
泡泡玛特还实现了从"盲盒"到"全场景消费"的战略升级。在价格带布局上,公司通过39元的萌粒盲袋和福赏抽奖机制吸引Z世代首次消费;同时以BJD手办、城市乐园衍生品承接高净值用户需求,其中MEGA系列雕塑仍保持着百万级的拍卖纪录。在内容生态上,泡泡玛特积极与《哪吒之魔童闹海》《小王子》等知名IP开展跨界合作,打造"收藏+体验"的完整闭环。
“小野”联名《小王子》手办盲盒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泡泡玛特也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是估值压力,瑞银最新研报警告称,若增速放缓至行业平均水平,公司股价可能面临40%的回调风险。其次是IP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目前LABUBU单一IP贡献了超过30%的营收,这种依赖性需要警惕。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越南工厂的产能调配能力将成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关键筹码。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阶段,泡泡玛特需要继续强化内容创作能力,完善IP矩阵建设,方能在全球潮玩市场保持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