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行业数据 > 正文
2020年的新生人口只有1000万?听听专家怎么说
行业编辑:颖子
2021年03月13日 08:53来源于:孕婴童微报公众号
分享:

近期,公安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这份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

这一数据一经发布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也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作为与新生人口密切相关的孕婴童行业,许多同行也对该问题十分关注。为此,CBME的首场直播邀请了天津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教授原新,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 CEO 胡超女士,伊利集团副总裁郭云龙先生,以及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先生,以“生育率下滑,孕婴童行业如何突围”为主题,共同探讨大家最为关注的人口话题。

2020年的新生人口只有1000万?听听专家怎么说

本期我们整理了原新教授的分享内容,以飨读者。其余几位大咖的分享内容整理可关注“孕婴童微报”微信公号后续报道。

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形影相随

截止到目前,国家还没有公布2020年的人口数据。根据2019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14亿。从人口的结年龄结构来看的话,两大特征非常明显,第一个就是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在不断减少,14亿人口当中,0-14岁的少年儿童只有2.35亿,占总人口的16.8%;60岁以上的人口2.54亿,超过了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18.1%;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15-59岁的人口还有9.1亿,大概占总人口的2/3。那么根据中国人口未来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来看,人口的负增长将会在未来的十年之内到来。

根据联合国、华盛顿大学、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老龄委等所做的关于中国人口2018年-2100年的预测,会发现这些预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2025年到2030年期间,中国人口将要进入高峰期,从高峰期达到以后,就会开始减少。在十五五期间,中国人口实现分值并转入负增长,这基本上是各个预测的一个定论。在这样一个态势下,人口负增长虽然能够很快实现,但是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这样一个特征依然还会延续到本世纪中叶,总人口还在14亿上下,到本世纪末,总人口还在10个亿左右。

那么在这样一个人口负增长的过程当中,老龄化会接踵而至,为什么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是形影相随的?很简单,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因为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在减少,每年补充到低年龄段的人口在减少。那么另外一个因素,人口寿命的延长,死亡率的下降,处在人口年龄结构顶端的人在不断地增加,这样就必然会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出现。

如果说过去40年,中国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是主要矛盾的话,那么未来30年,人口的结构性矛盾、数量规模依然庞大和素质的提升,这样一个综合矛盾将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即使面临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并不会根本改变。

出生人口逐年缩减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说出生人口逐年缩减是大势所趋?首先育龄妇女的规模在不断缩减,根据联合国的推测,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的人口只有3.4亿,到2035年只剩3亿,到2050年还有2.6亿左右。其次,中国人当妈妈的年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20岁到34岁之间,我们把这个年龄段称之为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生育旺盛区的育龄妇女在1996年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值1.8亿,现在大概只有1.5亿,到2035年只有不到1.2亿,到2050年也就只有1亿了。这些数字的下降意味着生孩子的群体在不断缩减,在这样一个人群缩减的过程当中,如果说生育率保持不变的话,出生人口规模下降就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虽然2020年的出生人数还没有公布,但是根据国家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一些总数和人均数,可以大致推算一下。到2020年,出生人数大致是在1460万-1470万左右,与上一年基本持平。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家公安部公布的上一年的落户人口只有1003.5万,和我们推算的数字差距这么大,解释很简单,根据我们国家的公安户籍管理条例,新生而入户要求在一个月之内办理。但在现实当中,推迟办理新生儿入户是没有任何惩戒措施的。有些人到了新生儿需要户口的时候再去办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农村地区,到了孩子要上小学,孩子要进幼儿园的时候再去办理入户。那么很多新生儿并不是当年出生、当年去办理的入户,这是其一;其二,2020年是新冠疫情最严重的一年,很多的政府部门,有半年左右都是不能正常上班的,新生儿的入户推迟少登了。所以公安部落户的新生儿1003.5万,并不能反映当年的出生人口数。

面临新生人口数量的不断缩减,单纯依靠放开生育政策,难以拯救生育塌陷,这也是全面二孩政策执行5年来的一个证明。放开生育政策得出发点应该是让家庭去自由选择生育,如果放开生育政策,全国绝对不能搞一刀切。因为我们的城市、农村、深度贫困区的生育态度是不一样的。要想提升生育率,必须在影响生育率的内生性因素上去施策。比如修改与现行生育政策不匹配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建立与完善与家庭发展支持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创造生育友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在对生育这样一个问题上,坚持的是生的越少越好。重点解决想生育,能生育、敢生育,生得好,养得好的问题。

所以中国的低生育水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回升的可能要看如何刺激生育。其实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激励生育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高昂,而且效果不佳。那么未来的出生人口数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少,这是大趋势,没有办法更改。

托育新政策创造孕婴童市场新商机

实际上国家高度重视“一老一少”。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科学的布局和规划。省级人民政府要把养老托育这件事情纳入到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当中,同时在制定十四五的规划当中要求对养老和托育制定专项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可以说国家对老龄化、对于托育幼育事业是非常关心的。

随着生活方式的大转变,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以来,我们已经处在数字化社会时代。将来孕婴童产业的消费市场,也一定会呈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越来越普及的状况。

那么孕婴童市场的新商机就出现了。首先,国家托育政策在十四五期间落地,为孕婴童市场创造了新的商机和新的业态,开拓了孕产妇、新生儿、婴幼儿等人群全方位的服务和产品市场,要把握这种新业态,寻找新商机。其次,基层集中托育、育儿指导、婴幼儿早期发展社会化的运营管理服务模式的引进,这是一个大趋势,是国务院文件要求的。第三,托育服务相关的用品标准化,托育用品制造向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转变。同时国家还鼓励国内外多方共建托育产业合作园区;第四,培育智慧化的托育新业态。比方说互联网直播互动的这种家庭育儿服务;最后,适应新生活和线上生活方式,比如抖音、快手代购、直播带货拼多多,月子市场线上教育保险等,这些都已经成了现在孕婴童产业必须面对的一些新业态和新商机。有句谚语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对市场的感知越早,嗅觉越灵敏,就能够在孕婴童市场发现更多商机,就会发现投资于健康,投资于下一代绝对不是成本,而是收益。

需求侧改革和消费能力提升丰富新消费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在未来2-3年内,整个国际大环境可能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治都不会有彻底的解决方案。而中国对于新冠疫情的控制能力、对于国民健康的关注度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依托我们14亿人口这样一个大的市场,加强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侧改革,从而刺激整体的消费?所以现在我们倡导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是双循环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一个新的发展格局。另外,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消费,提升传统的消费,培育新型的消费,这就是需求侧改革的大方向。同时,中国经济能力不断增强,这给需求侧改革、扩大消费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最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在不断上升,在这样巨大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之下,孕婴童产业如何去适应市场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出生人口规模的递减是大势所趋,孕婴童人口数量也必然会顺势缩减,虽然挑战在增大,但是消费市场依然在,关键是我们怎样去挖掘。人口是决定孕婴童消费市场规模结构质量分布的一个基础性因素,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孕婴童产业要适应需求侧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塑造新的一代人的消费偏好、消费文化等。

直播最后,原新教授也就当前的热门话题给出了专业解答,相信看完原教授的分享后,孕婴童从业者对于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市场的前景会有更清晰的判断。

Q:

公安部2020年户籍登记数据公布之后,“人口断崖”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您怎样看待?

原新:首先就我个人观点来说,我觉得这种“断崖式”“雪崩式”的提法有失偏颇。因为人口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会沿着其轨迹往下走,不会突然出现那种血崩式或者断崖式的减少。根据中国整体的人口发展状况来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历过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从1964年到1974年,中国的总人口从7个亿增长到了9个亿,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迫使中国政府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对于人口增量、人口增速的下降,的的确确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但是人口政策是一个外生性的变量,对于提升人口的增长和生育率的作用是有限的。我想随着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制度的不断完善,措施不断的完善,未来的人口增长不可能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Q:

之前传东北或将全面开放生育政策行为,您预测国家是否会全面开放生育?这一政策当中的影响因素可能会有哪些?
原新: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于东北地区提出的要先行探讨放开生育政策这样一个问题,给了两次答复。

第一次答复说,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放开生育政策的种种声音就出来了。紧接着国家卫建委又给了第二次答复,说东北地区放开生育政策需要全面深入研究论证。

至于东北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我想这和东北的实际人口状况是有关的。实际上,东三省长期处在超低生育水平的环境当中。所谓的超低生育水平就是总和生育率为1.3,换句话说就是平均每个妇女生的孩子不到1.3个,而东三省的生育率长期是在1-1.2左右。另外一个更为可怕的是什么呢?常住人口在不断减少。2019年东三省的常住人口减少了42.7万,大量青年人口流出了东北,更是雪上加霜。

中国过去5年执行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也证明了单单依靠放开生育政策,对于生育率回升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个人的主张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因地制宜地放开生育政策。那么对于东北来说,我想它未来的人口走向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怎样能够刺激自然增长、刺激生育,另外一方面是怎样能够依靠自身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留住更多东北的年轻人,甚至还能够吸引其他地区的年轻人加入到东北振兴,加入到东北的建设当中,这才是东北未来的出路。

孕婴童微报公众号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