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食品和纸尿裤安全敏感度比较高的品类,非标类的产品安全敏感度较低,试错成本较小,因而会更加受网购小白们的欢迎。
线上母婴行业规模快速扩张
《2016母婴行业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基于阿里巴巴大数据,考察了品类和品牌两个角度,有了一些新发现。
2015年整体母婴行业规模已达2.3万亿,占到GDP的3.4%。其中,线上母婴行业规模快速扩张,2014年已达千亿级别。
就拿纸尿裤为例,在实体经营当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来到门店经过店员推荐买了一款纸尿裤,回到家用着不错,然后跑到线上去购买这款纸尿裤。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人群结构的变化推动了消费观念的革新,“85后”和“90后”晋级为新一代爸妈,这一批消费人群相较于“80后”消费观念有差异,已经养成了线上购物的消费习惯。
非标品市场是下一个攻击目标
《报告》显示:在2015年母婴产品消费结构分布中,以鞋服、玩具为代表的非标品消费占比较大,呈现上升趋势,婴童食品类的消费占比在逐年紧缩。
“鞋服、玩具为代表的非标品市场细分品类丰富,涉及范围广,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而传统的食品、用品等标品市场线上起步早,需求增长缓慢,已趋于成熟。”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力华认为:未来非标类产品市场潜力非常大,是母婴行业没有被完全开发的蓝海市场。
这一判断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非标类产品可以承载更多的消费升级的想象空间,满足消费者更多的个性化、丰富化的需求;
第二,非标产品的消费时间很长,基本上0至12岁的孩子,对于非标类的产品都有需求;
第三,相较于食品和纸尿裤安全敏感度比较高的品类,非标类的产品安全敏感度较低,试错成本较小,因而会更加受网购小白们的欢迎。
品牌集中度下降
从大的品牌格局来看整个母婴行业市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报告》中较为突出的表现是整体上,消费者在进阶品类的母婴产品选购上更注重品牌的选择。
2014年至2015年,婴童服装总体白(无品牌商品)牌占比较高,而儿童内衣裤品牌化程度远高于婴童服装总体。
消费者对进阶品类更加看重其品牌背书,其表现就是对天猫旗舰店较为偏好,人群整体品牌意识的提升也优先反映在这些进阶高端产品上。
但同时,母婴市场整体品牌竞争在加剧,各个类目都呈现出品牌集中度下降的趋势。
单靠“知名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难度也开始增高,中部品牌和小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对头部品牌的地位产生了冲击。
【小结】
1.母婴行业在销售渠道上产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互联网的渗透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改变粗放的电商运营模式,转向精细化运营,关注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