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婴童娱乐 > 正文
这十种玩具正在威胁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们赶紧扔掉吧
2016年04月07日 15:39来源于:网络
分享:

玩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备玩伴,家长给孩子购买玩具时也是毫不吝啬。但是这十种玩具正在威胁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赶紧扔掉吧!

1. 坏了的玩具

不论大小,新旧,除非是孩子最爱的玩具,坏了就丢掉吧!这包括那些你认为通过“回厂返修”能修好的玩具。如果是孩子真正挚爱的玩具,你可以修好或叫人修好,那就考虑留下,但是修好以后也好先收起来。

2. 不利于儿童成长发展的玩具

那些孩子几年后“长大”才能完全适应的玩具,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收拾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那些越简单、越基本的玩具,往往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一个结实的卸载大卡车可以玩好几年,孩子钟爱的洋娃娃也一样。不过大部分玩具,特别是那种受特殊限制的,比如某个特定角色或电视节目的角色,或仅属于某个年龄阶段的玩具,都有一定的“失效期限”。定期缩减玩具,就像你清理旧衣物一样。可以像对待孩子穿不了的衣服一样,把已经不适合的孩子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这回帮助你简化,让你脱离消费主义的恶性循环。如果是你自己对旧玩具有感情,你可以为自己留下来,“存”在孩子留下的那些玩具中。

3. 观念上“固定”的玩具

一般的玩具堆中,都会有许多过于细腻的玩具,塑胶模制的电视、漫画书、电影里的角色。美国97%的6岁以下小孩都拥有根据电视或电影角色开发的玩具。这些玩具可以让孩子们想起那些曾经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电视节目,但也意味着潜在的未来消费。因为这些电视节目和它们的续集还会开发出更多的玩具,而孩子们肯定还会要求你购买。不过,请你把这些可爱的卡通玩具都堆在一起,然后问问自己:“它们是谁的想象力成果?好莱坞的,还是孩子的?”

4.“太固定”、“太易坏”的玩具

男孩子一定会喜欢那些机械功能的玩具,电动汽车和机器人之类的。这些特定的机械功能很容易就会坏,就像其他的固定型的玩具一样,这个电动汽车在玩耍中无法变成其他的东西。它的僵硬观念不会增加孩子的想象力,时间久了,反而会侵蚀掉孩子的想象力。

5.高刺激型的玩具

那些努力创造出大型电玩游乐场体验的玩具,那些拥有闪光灯、电子音效、高速等立体效果的玩具,会将孩子的刺激标准拉得很高。这种玩具的设计标准和触发角度完全是成人化的。我反对这类玩具的原因,是它们会渐渐累积成一种发狂状态。现代社会中,许多孩子们正在体验的东西,都会对孩子们的肾上腺素产生强烈的刺激效果。无处不在的广告、电视节目、电影,从设计伊始就是要让你的感官超载,孩子接触到成人新闻和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频繁的身上苏暴发会让孩子体内的可的松浓度增加,而这种浓度不易升高,也不易下降。人体的激素不会分辨压力的真伪。不管激素的增高是来自“娱乐”还是“真正的危险”,它们对孩子生理上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纯真的孩子们看起是如此缺乏保护,又如此容易受到影响,这个市场就变成了一个可以随便剥削的金矿,于是抓住他们注意力的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广告商觉得他们必须大声叫嚷,才能被听到。再加上目前这种流行的看法,他们觉得需要越来越强烈的刺激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在如此超速和超载的社会力,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娱乐”和“刺激”?为什么要让孩子的均衡状态被肆无忌惮地破坏?在我的工作经验中,看到了这样残酷的现实,孩子的神经系统已经被调到一种长期高度紧绷的状态,而这种不正常的状态比比皆是,甚至已经被看成了新的“正常”状态。这就是每天过多的感官刺激长期积累的结果。

6.令人不安或具有攻击性的玩具

你会发现,有些玩具会同时包括了以上许多特征。就算不是高刺激的玩具,也会对感官有一些攻击。他们通常是“孩子最爱的叔叔给的玩具”,是那些自己没有孩子的人或只是偶尔拜访一下的人买的。这类玩具能发出很嘈杂的声音或是展示攻击性的态度,或是外形很丑。那些父母觉得有攻击性的玩具,也许对孩子来说攻击性不那么强,但是也应该被列入丢掉之列。童年早期是个探索期和感官发育期,感觉好的玩具和自然材质做的玩具会吸引孩子们得子探索欲。玩具市场充斥着很多便宜的塑胶玩具,父母很容易成打成打地买给孩子。在消除家中的多余玩具和杂物时,你“可以”有选择性,只考虑留下那些在感官上真正美丽的玩具。

7.那些宣称对孩子潜能发展有促进功能的玩具

不管制造商如何宣称,这类惊人的新都不会令你的孩子更有创意、社交适应更强或者更聪明。父母们应该明白的是,孩子的创造力是它们成长中的本能,是内在的,自生的,不是外来的,我们要把这权利还给他们。一旦清楚了这一点,作为父母,我们就不会再觉得要去“训练”、 “辅助”他们会自然发展的各种“潜能”有多么大的压力了。让孩子们重新得到“玩耍”的权利,这是他们该有的权利,我说的是自然、本能的“玩耍”,而不是已经商业化的“玩耍”。如果你感到有压力,害怕如果不买这些玩具,你的孩子就会“跟不上其他的同龄孩子”,你也要考虑是否会买到恰当的玩具。我不是指这类玩具有害,而是建议你想想这类玩具会是怎么一回事儿。它们不但昂贵,会令孩子超载,也脱离了“玩耍”的轨道。“玩耍”不是赛跑,也不是大跃进。

8.在孩子的纠缠之下买的玩具

你是不是“纠缠的力量”的牺牲者?许多父母都是,至少在有些时候是。有研究指出,小孩要求购买某个物品的平均次数是8次,但是11%的孩子承认,他们有时候会要求买某个物品超过50次,如果你看到这个东西在你孩子的玩具堆中,表示你曾经投降过。看到这种孩子们曾经“很想要”的玩具现在被埋没、被遗忘,是不是会有些失落?这也是一种提醒,提醒着父母和孩子都是极具侵略性的玩具商业化市场的牺牲者。作为父母,你可以通过限制孩子看到这类广告的机会,不被这种诱饵所诱惑,就能够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形的发生。

某些玩具公司会给孩子一些奖励以保持孩子对该品牌的忠诚度,这样有点像“金字塔营销法”的儿童版,这些玩具公司让孩子上他们的网站玩游戏,给他们可以逐渐增加的点数或奖金,鼓励孩子“邀请你的朋友”来网站上,于是,你的孩子就心甘情愿地成为了该公司的免费推销员。

在这类玩具中还有一种“三分钟热度的”玩具,这种玩具抓住的是孩子们攀比的心理,“其他人都有,我也必须有”的这种心理,面对孩子们的苦恼,家长们很难说“不”,但是相信我,这种困难是暂时的。这种玩具的生命力很短暂,也许过不了几天,热度就过去了,马上就会有新的玩具取而代之。如果你妥协了一次,那么每次“热浪”来袭时你都得屈服。如果你在第一次就坚强的挺住了,那么以后你和孩子都能免受其害。当孩子逐渐长大,不单单是压力会增加,这种玩具或物质本身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如果你总是放纵孩子去参与这种“一定要有”的竞争,久而久之就会腐化孩子的道德感和世界观,让他们弄不清楚什么才是生命中重要的东西。这种攀比也是一种瘾,在这种“跟上时代”的游戏中晚得越久就越难停止。

我大女儿8岁时,她的一个朋友得到了一个很贵、大家都喜欢的洋娃娃做礼物。在那之后几个月内,她的许多朋友也有了那个洋娃娃。这些昂贵的玩偶是“三分钟热度”类别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这种玩具对孩子们的友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最开始,大家没有完全专注在玩偶之上,也会分享着一起玩。可是,没过多久,这本来和谐的六个女孩,因为这种玩偶,严重地分裂成“有的”和“没有的”两群,本来和谐的玩啥气氛,被愤怒、伤害和嫉妒所替代。

在这些女孩中,有两个女孩的父母没有给他们买玩偶。我跟他们谈了谈,决定不论我们是否买得起这些昂贵的玩具,我们绝对不向压力投降。一两周之后,我们就注意到受伤的感觉已经消除。“没有玩偶”的女孩子已经继续前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当中。“有玩偶的”女孩子则感觉到因为玩偶这件事儿被孤立了,她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努力回到群体之中。

9.鼓励暴力倾向的玩具

提到“暴力倾向”,许多父母就想到了“枪”或“武器”类的玩具,事实上,任何玩具都可能在某些时候鼓励不愉快的玩法。这种类型“一眼就能认出”。让我们以枪类玩具为例,很明显,男孩子都非常喜欢枪,而且可能随手拿个棍棒就当作枪来比画。我并不担心这情形,这种武器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而且不会伤人。但是,装有精细塑胶子弹的来复枪就是另一回事了,就算它们不能射子弹,它们的细致和仿真似乎有点赞美暴力的意味。你也许会发现,关于仿真枪支玩具的研究支持两方面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个人毫不怀疑,暴力电玩、电影、电视节目都会对孩子玩耍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影响他们和玩伴们的互动。

10.会越变越多的玩具

玩具可以变多,好像魔法一样。举个例子,你的孩子有个最爱的毛绒玩具象,时时刻刻被孩子捧在手里,甚至喜爱到连睡觉都抱着。你和你的配偶或任何其他家中成员,见到这孩子这种疼爱玩具的景象,可能会受到鼓舞,给它买更多玩具象的兄弟,或其他森林动物来作为它的各种“朋友”。很快的,各种卡通形象满床都是。太多了,孩子没法拿着玩儿,也无法“照顾”它们,比如偶尔洗个凉水澡或是请它们来“喝茶”。每个新玩具都有名字。围绕在这么多新的、没被抱过几次的同伴之中,原来那只象突然间看起来有点破烂不堪了。

如果一个玩具赛车很令孩子快乐,并不是给孩子买三个赛车就会给孩子带来三倍的快乐。如果孩子有许多版本或许多复本的同一种玩具,那么,你就应该考虑将数量减少到孩子可以管理、可以关爱的一个小群体。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对“原来”那个玩具(不是它的复本)有了特别忠贞的爱意,这种做法就更重要了。父母想要增加孩子的情感关爱是一种良好的企图,但却可能造成相反的效果。当你将一种真正的情感,变成过多、过剩时,我们可能送出了一个错误的信息:情感关系是可以随手丢弃的。

网络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