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大约宋朝时期,南宋《梦粱录》便有“玩具”一词,可见“玩具”词语源远流长。玩具作为一种商品普遍出现在市场,也是在宋代,各种游记及书画,皆有详细记录,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东京城里常有“乐人动鼓乐于空闲,就坊巷引小儿、坊巷引小儿、妇女观看,散糖果子之类”,谓之“把街”,又有走巷窜街的小贩,高声喊卖面具、衣服、磁器等玩具。那么古代儿童玩具大概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下吧。
花灯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副南宋李嵩所绘的《观灯图》,图中各种各样造型的花灯,颇为引人注目,岂不知这些花灯是孩童们元宵节最受欢迎的玩具,形状各异,皆是栩栩如生,有兔子灯,有走马灯,有瓜形等等。
风筝
南宋李嵩另一幅所绘的《市担婴戏图》,图中描绘的便是货郎商,挑着两担货物,其中玩具有很多,各种各样不一而论,而风筝玩具是最多的,有鸟形风筝、有瓦片风筝等等,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风鸢”便是风筝,可想而知风筝在当时多么大受欢迎。
芭比娃娃
宋朝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既是情人节又是玩具节,《东京梦华录》记载,七月七夕,东京城非常热闹,从潘楼街到东门集市,再到西梁门集市,以及南朱雀门外街,都有卖磨喝乐。那么磨喝乐是什么呢?这词源自于梵语,其实就是芭比娃娃,可以帮它们穿上各种不同的衣服,把它们变成不同的角色。
玩具发展到宋代,不仅出现了“玩具”一词,也由于当时商业社会开放,造就了玩具买卖的兴盛,形成了繁荣的玩具商品市场,不但玩具种类丰富多样,且制作精巧。而古人儿童玩具得以传承下来,多亏当时的文人及画家,当作社会繁华的象征写入笔记,绘入画中,才让今人知道玩具文化在中国已经源远流长,需要我们挖掘以及维护,让中国的玩具文化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