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6年的到来,二胎政策正式开始执行,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将孕育出一类庞大的用户群体:母婴。有用户就会有市场,2015年母婴类电商网站的高调表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母婴类电商品牌当中并未出现一统天下者。在用户争夺战中,各个电商平台围绕标品展开了价格拉锯战。像进口奶粉和尿不湿这样的产品价格,相比5年前不升反降,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充分体验到母婴电商平台间价格战的惨烈程度。
2016年已经开局,而在母婴类电商平台中期待的独角兽依然没有出现。近日,苏宁红孩子总经理潘敏透露,红孩子预计2016年销售规模将突破百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800万新生儿,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有关人士预测,这个数字将会在3年内激增至2100万到2200万。而这一规模的新生儿所对应的市场规模大约为2万亿元,其中母婴市场大约占比为10%。2000亿的市场规模足够吸引大量资本的追逐,这也是为何在2015年资本寒冬之下,母婴类电商依旧能频频拿到高额投资的原因之一。
积攒用户依然是第一选择
在垂直电商领域,母婴类电商平台相比其他电商平台来说入行较晚,是一个比较新的品类,大部分人是从2015年才开始熟悉不同品牌的母婴类电商平台。在品牌创立的初期,母婴类电商平台也难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俗套,将价格战作为吸引用户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过去的2015年,我们看到无论是宝宝树、贝贝网,还是蜜芽,都首先从用户购买频率最高的尿不湿和奶粉这类标品入手,不惜亏本贴钱来获得用户,并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将用户留在平台上。
价格战就意味着烧钱。在2015年资本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母婴类电商凭借政策利好,以及自身的准确定位,依然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而且每家获得的融资规模都不算小。
在2015年内快速扩张的母婴类平台不在少数,母婴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也是可以预见的。另外谈到母婴电商,母婴社区或是母婴社群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宝宝树,还是蜜芽的电商平台能够迅速成长,来自于妈妈圈的口碑积累功不可没。
虽然目前的母婴电商平台相比成立之初,在体量上都膨胀了成百上千倍,但是相比其他电商平台,其体量依然偏瘦,这类平台中没有一家企业的估值过百亿,就可以看出他们还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和需要逾越的门槛。
对于现阶段每个母婴电商平台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积攒人气,也就是比拼注册用户,而目前对此行之有效的方式,除了运营各种妈妈圈以外,更直接的方式就是价格战,而价格战中最抢眼的非标品价格战莫属。
标品的价格争夺战
标品价格战虽好,但赚钱不易。将尿不湿和奶粉这类标品的价格降到最低,甚至赔本赚吆喝,虽可以迅速地积累人气,但是这种通过烧钱来凝聚客户的方式,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当听说某些母婴电商平台的销售额中有70~80%的份额来自于标品销售时,可以断定这个平台肯定是赔钱的。我们可以对比5年前的进口尿不湿和奶粉价格,现在母婴电商平台上的价格相比5年之前,不升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