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不会表达、不清楚边界,是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而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清晰边界是我们家长必须要学会的。
带领两个孩子探索逗着玩的边界
有位妈妈说,她没留神的功夫,发现哥哥很用力地踢了妹妹一脚,家里人说这次是妹妹惹事儿,她先招惹哥哥的。妈妈又看了看妹妹的表情,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估计确实理亏。于是就问妹妹:你为什么惹哥哥呀?这个两岁半的小丫头来了一句:我逗他玩儿呢。
妈妈看两个孩子的矛盾平息了,就对妹妹说:如果你想和哥哥玩儿,要用哥哥能接受的方式,如果你好好地待在那里,哥哥突然过来打你一下,你会高兴吗?
妹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问这位妈妈:你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给妹妹解释一下什么是“哥哥能接受的方式”吗?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就是轻点呗,别下手那么重。
对于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她无法理解我们语言中形容的那种分寸感,所以,我们要用更直观的方式教她。
既然是“哥哥能接受的方式”,那哥哥肯定最有发言权,因此,教给妹妹怎么逗着玩这件事情,可以邀请哥哥参与进来,给妹妹最精确的反馈。
比如,我们可以对哥哥说:妹妹想逗你玩,一出手又太重了,咱们一起教教妹妹吧,这样她以后就不会弄疼你了。
然后对妹妹说:其实哥哥也喜欢你逗他玩,但不能那么用力,咱们问问哥哥,用多大力气合适呢?
接下来,引导妹妹由轻到重地拍哥哥,每拍一次,问哥哥这样可以吗?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让哥哥由轻到重地拍妹妹,让他也体验一下,用力到什么程度,是“妹妹能接受的方式”。就这样,两个孩子带着好奇,去探索逗着玩的边界。
这个方法我曾经反复运用过,之前还剑拔弩张的两个孩子,现在温柔地拍对方一下,然后带着淡淡的笑意,等待对方的确认,那一刻,彼此都那么疼惜对方,看了让人特别感动。
孩子透过这温情的探索,不但找到了逗着玩的边界,也体验到了更有趣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然,让两个孩子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走出来,需要妈妈在中间穿针引线。
第一,引导两个孩子控制好力度,让他们同时感到这个方法是在帮助自己。
第二,妈妈要放下责备的心态,不去评价谁是谁非,而是去探索更有爱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