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行业观点 > 正文
乳品行业新一轮“战争”悄然打响 国内国外“各显神通”
2015年07月06日 15:50来源于:网络
分享:

2015年注定是国内奶粉行业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国内各大乳企各出奇招,或出海寻求优质资源,或国内兼并重组;与此同时,国外乳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欲在中国乳品市场分得一杯羹。

前不久,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将通过定增募资从控股股东光明集团受众接盘以色列乳业巨头特鲁瓦集团的控股权。今年3月份,光明集团通过其控制的下属公司间接收购了特鲁瓦集团76.7%股权,此次收购备受关注,也被成为是中国乳业史上最大的一单“出海”并购“生意”。

无疑,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布局上,光明乳业走在了行业前头。2010年7月,光明乳业以约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新莱特公司51%股权,成为中国乳业首桩海外并购案,这不仅使得新莱特当年便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在3年后成功上市。此后,贝因美、伊利、蒙牛、新希望等企业相继“走出去”,布局奶源、兴建工厂和研发中心。

“近年来,国内乳制品企业集体‘出海’,其目的就在于去海外与大型乳制品企业与品牌进行并购或采取合作。”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说道,“目前国内乳企寻求海外资源或合作可能大多集中在欧洲地区,而从国家宏观调整层面来看,在‘一带一路’方针的指引以及自贸区的建立等方面的影响下,我国对于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前景较为看好,于是国内乳业的海外布局战略纷纷向欧洲市场进发。”

乳业专家陈渝则表示,“国内乳企积极走出去主要还是为了突破资源的约束,寻求更优质优价的奶源,并希望通过国际化来尽快回复消费者的信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就目前来说,国际化可以有效缓解国内优质奶源不足的局面,以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心。”

虽然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最新监测结果中,有4个进口品牌、2批次产品存在风险,但这样的结果依然没有影响到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品牌的热衷。即便是国产奶粉的价格低于进口奶粉,大商场的奶粉专柜中还是被进口奶粉占了约三分之二,进口奶粉的销售数量没有悬念的多于奶粉。对此,宋亮认为,国内乳企纷纷“出海”并非偶然,而是充分深思熟虑的结果,其希望通过借鉴国际乳业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完善自身产业链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充足的准备,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进口乳制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前不久也有消息传出,达能集团大量经销商突然间被取消经销商资格,旗下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品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在成立一年左右就遭整合,目前大量员工离职。此外据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恒天然首席执行官施牧德表示,恒天然准备在销售一线上部署上百人,因此相应的集团下面支援性的职位就会被削减,总共裁员人数会超过100人。“国外乳企裁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市场整体消费出现疲软、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足,再加上原料价格整体下降的影响,只能通过裁员减轻企业压力。”宋亮说。

据悉,就目前而言,中国市场依然是恒天然最大的出口市场,因此,照这样的预估,恒天然中国市场或将免遭裁员的威胁,由此也不难看出,进口乳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此外,随着4月初欧盟正式取消牛奶配额制度,这就意味着将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奶农可以自行决定产量,中国奶业协会原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中国市场将成为欧盟牛奶的下一个发力点。加上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可以预计下一波进口产品的袭击即将到来。“前年中国进口的液态奶有18.5万吨,去年增加至29.5万吨。”王丁棉由此预测,今年中国消费进口奶量将突破40万吨。

网络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