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史上“杏”一字,可谓是一枝独秀。自古以来人们常用“杏林”称赞医生。医家以位列“杏林中人”为荣,医著以“杏林医案”为藏,医技以“杏林高手”为赞,医德以“杏林春暖”为喻,医道以“杏林养生”为荣。杏林之家,也喻指一家人都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到了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常以“杏”来命名,“杏林”一词成为了中华传统医学界的代称。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奉的道医,是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著名医学家。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杏林满园“的故事:董奉曾任官县小吏,身处乱世而深感百姓疾苦,故归隐山林,专心行医。但女儿却是他最大的一块心病:因为身体赢弱而患有怪疾,每逢端午前后就加重,而自己却不能治愈,心中万分焦虑但又手足无措。一日小女玩耍回来董奉发现脸色好转,精力倍增,问其缘由说是临村的土郎中看她面容黯沉,便给她号脉后让她现场喝了一剂汤药。董奉万分惊喜就去请土郎中给女儿治病,但土郎中因为同行禁忌不肯出处方。
来年临近五毒时(端午)女儿病情又加重了,董奉深知如不及时治愈小女恐难逃此劫。便心生一计,和土郎中说自己要出外游医医馆没法照看,恳请土郎中帮忙。土郎中便答应了董奉的要求,董奉赶在端午那天回来了,发现小女身体已经痊愈。董奉非常高兴,要重金酬谢土郎中。土朗中微微一笑,说:“咱们治病救人,图的不是钱财,而是济世救人的医德。我辈当以杏明志,你就到我门前种一排杏树吧”!
董奉深以为然,便继承了这种美德,后来游医到钟离(今安徽凤阳)凤凰山定居,便定下“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的奇特规矩。《寰宇记》云:“钟离县杏山,吴时董奉居于此,为人治病,惟令种杏五株,数年,杏至万株。”《凤阳县志》亦有云:“杏山在府治南六十里,吴时董奉种杏于居“,至今在杏山还留有杏林遗迹。
数年后,他家后山的杏树漫山遍野,形成一大片杏林。待果树成熟时,董奉便建一仓库储存杏子。周边民众需要杏子的,可用稻谷前来交换,董奉便常拿换来的稻谷去接济百姓。后董奉行医于庐山一带,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救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施舍的粮食达数十万斗。
董奉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所以后世常以“杏”来命名以示医德,彰显“心怀众生,治病救人”的善举和“仁爱利民、悬壶济世”的高贵品质。“杏林”也因此成为了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
“一杏堂”的“杏”字也由此而来,而中国以“一”为大而繁衍万物。道德经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纵康药业以“一”为名,就是要海纳百川,吸引天下英才;有容乃大,立志繁荣中医。“一”同时也代表是生命的起点,生活的希望,由此万事顺意,蓬勃发展。寄托了纵康药业对洗沐行业的一份专注与执念,一份以药浴为基点,帮助千万家庭获得健康的殷切期待。
“一杏堂”传承的就是“杏”的高尚品格,“一”的博大胸襟,立足“药都”,走向全国。“纵横中医领域,倡导人类健康”是我们的使命,愿携手有志于洗沐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砥砺前行、共创辉煌!
江西纵康药业有限公司坐落在千年药都—江西樟树,樟树作为中国的中药材集散地,以独特的中药材加工炮制工艺扬名海内外,素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经多年发展,公司现拥有按GMP标准建设的上万平米厂房,配置一流的产品研发中心,先进的生产设备,成熟务实的服务团队。是樟树市中医古方协会合作单位,先后自主研发了“裕修堂”、“品四季”、“吉吉王国”“一杏堂”等品牌。产品线涵盖婴儿洗沐、药浴、护肤、特殊护理、女性产后修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