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婴童网
招商
品牌
商机
展会
产品
企业
资讯
专题
视频
店铺
开店
经销商
婴童网首页 > 母婴资讯 > 市场新闻 > 正文
从可选到必选 ! 透过新国标落地看儿童座椅的变革风向
行业编辑:林夕
2025年08月19日 14:49来源于:EBH母婴时代
分享:

随着年轻一代父母安全意识提升,儿童安全座椅逐渐成为出行带娃必不可少的产品,特别是2021年安全座椅纳入立法后这一市场愈加受到关注。

近期儿童安全座椅新国标实施,行业迎来了更为严格的监管,但需求快速增长之下供应端也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作为婴童用品中少有的高单价的品类之一,行业也在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和期待,围绕安全性能、产品质量等问题仍将是品牌发力的重点。

01

多维度升级,儿童安全座椅新国标实施

随着私家车普及程度的提高,儿童乘车频率也直线提升,但在享受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儿童乘车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儿童安全座椅纳入法律,明确规定监护人应当“采取提供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伤害”。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强调了儿童安全座椅在保障儿童乘车安全中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2024年GB 27887—2024《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正式发布,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后所有新申请认证的儿童安全座椅(除了汽车原厂自带的内置式儿童座椅)外,必须符合新国标才能上市销售,对于这一日期前获得认证的产品留有一年的过渡期。

和以往标准相比新国标一个明显变化是原先以“体重/年龄”为主的分类方式调整为以“身高”为主要划分依据,要求产品上必须清晰标明儿童适用的身高范围,还规定不到15月龄必须反向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引入“i-Size”概念、在碰撞试验中新增了侧面碰撞试验及要求等。

“i-Size”是一种通用的ISOFIX儿童约束系统,这一系统均可用于车辆上任何符合要求的“i-Size”座椅位置,这意味着车辆和儿童约束系统之间将具有更好的兼容性。而且新国标还增加了对侧撞防护的要求,针对交通事故中侧面碰撞的情况新增了头部包容性、侧面碰撞的假人伤害限值等要求,明确规定儿童安全座椅必须具备有效的侧撞防护功能以提高在侧撞事故中对儿童的保护能力。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儿童乘坐私家车出行越来越普遍,为了保障孩子的乘车安全儿童安全座椅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以往市场上儿童安全座椅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因缺乏严格标准约束在安全性能上可能存在一些隐患,新国标的实施使得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较高标准进行生产研发,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02

过渡期一年,市场多数仍以年龄、体重划分

随着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渗透率提升,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在扩大,有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儿童安全座椅零售总额达到了54.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3.2%,预计2027年将达到99.2亿元。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品牌也在增多,不过笔者在新国标实施初期查询电商平台时看到多数品牌的产品还是按照年龄、体重来划分适用儿童,但7月下旬再次查询时发现已有许多品牌修改为按照身高及年龄作为划分标准。

以好孩子畅销型号CS729为例,其标称适用体重0-25 kg,对应身高40-125cm,而同样标称0-7岁的惠尔顿“智转Pro”则对应身高40-125cm,体重0-25kg;两款产品身高区间完全一致,但前者在详情页用加粗字体突出“0-7岁”,后者则把“身高40-125cm”放在更醒目位置,新旧标准表现出了并存的过渡特征。

长期以来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按照年龄和体重来选择儿童安全座椅,各大品牌也围绕这一标准进行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市场模式。新国标虽然已经发布并实施但执行存在一定的过渡期,这也给企业预留了时间来逐步调整产品。

截至目前执行新国标的品牌数量已有较少,新国标GB 27887—2024在适用对象划分上采用了以身高为主要标准的方式。具体而言身高<75cm的儿童适合后向或提篮式安全座椅且必须反向安装;身高在75-105cm的儿童可使用双向安全座椅或正向安全座椅,优先反向使用直到身高超过反向限制;身高在105-150cm的儿童则适合高背增高安全座椅或无背安全坐垫,且均需搭配车载三点式安全带使用,其中身高105-125cm建议使用高背增高座椅,身高125-150cm可用高背增高座椅也可用无背增高垫。

根据规定在新国标实施前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以自2026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2024版国标,这意味着企业有长达一年的过渡期来消化库存、调整生产线以及进行产品认证等工作。在这一过渡期内市场上按照旧标准生产的儿童安全座椅可能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符合新国标的产品推广和普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可选到必选 ! 透过新国标落地看儿童座椅的变革风向

03

3C认证、欧盟i-Size、ADAC……多重标准认证

儿童安全座椅作为专为儿童群体设计、用来保障儿童乘车安全的工具主要是安装在汽车座椅上,以便在汽车发生碰撞或者急刹时能够减缓冲击力并限制儿童身体移动来降低伤害。对于这类产品来说安全性能是基础也是这类产品发展始终绕不开的功能。

市场监管部门规定,从2015年9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的儿童安全座椅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这也使得CCC认证成为儿童安全座椅进入市场的强制性要求,只有通过这个认证产品才被允许进入市场销售,从源头杜绝大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

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仅有CCC认证已经有些不够了,在儿童安全座椅市场中,欧盟i-Size、ADAC等多重认证也被不少品牌纳入认证范围,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普遍在基础认证之上通过获得更多认证的方式凸显产品的安全性能。

比如美博儿miber儿童安全座椅介绍显示有3C认证、ADAC高速碰撞测试,并宣称中欧安全双认证、安全测试远超i-Size标准,其中头部伤害性能指标超标准86.6%、头部3ms加速度超标准54.3%;HBR虎贝尔E360pro通风儿童安全座椅宣称德国E1认证、i-Size认证以及IGR认证,并且也提到安全测试远超i-Size标准。

而i-Size是欧盟新实施的儿童安全座椅认证标准,主要针对座椅的尺寸适配性进行规范,确保座椅与车辆结合后能减少碰撞风险,延长座椅使用年限至12岁(身高≤1.35米),并且从2022年起所有通过认证的座椅必须符合该标准,目前这项标准在国内并不具备强制性但部分品牌已经采用了这一标准。

行业追求多重认证的背后是对安全性能的极致追求,进行多个类型的安全认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品牌在认证过程中会经历严格的检验,也会成为品牌的一个卖点。对于这类产品在选购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也缺乏专业的判断能力,认证可以成为一个衡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依据,从而吸引那些追求高品质、高安全性产品的用户。

04

从几百到数千元,价格越高质量越好?

在儿童安全座椅市场中价格区间跨度很大,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儿童安全座椅”发现,销量排名靠前的包括DWARFOO、bebebus、初婴贝、贝倍适、BesBet、贝比途、路途乐、Heekin、虎贝尔、Osann欧颂、惠尔顿、innokids、好孩子、宝贝第一等中外品牌,价格在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这种价格差异背后,品牌是一方面,因为知名品牌通常在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投入更多,产品的功能配置往往也比较齐全,比如有些会具备智能调节、360度旋转、侧撞防护升级等先进功能,而且材质选择上也有所不同,有些品牌会使用高品质的塑料、金属、布料以及更优质的缓冲材料,从而增加产品成本,这些均会反映在价格上。

比如HBR虎贝尔E360pro款在天猫平台的券后价格为3358元,宣称分龄护脊不窝脖,双驱静音柔风垫3S速凉,座椅钢材选用S700MC豪车底盘钢,拥有六重防护,面料选用婴幼儿三防面料认证舒适亲肤、双侧单手操作360°旋转等特点;另一款初婴贝儿童安全座椅券后499元,产品介绍中除了几个认证标准外还有五点式高强安全带、头颈侧面加强防护、抗反转三角稳固、升级柔风垫等特点。

虽然儿童安全座椅是用来保障儿童安全的,但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也给儿童出行安全带来了威胁,此前曾有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抽检暴露出不少问题,当时的报道显示,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2020年对1号店、网易考拉、苏宁易购、唯品会、淘宝商城、京东商城6家网络平台销售的60批次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测有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8.3%。

去年3月底,《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的“不安全的儿童‘安全坐垫’”显示,儿童安全座椅的合格率与价格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像400元以下儿童安全座椅的合格率为52.6%,400-899元儿童安全座椅产品合格率为65.0%,900-1800元儿童安全座椅产品合格率为88.9%。可以看到虽然高价不一定代表更安全,但高价产品可能对质量要求和管控更高。

05

质量水平及安全性存忧

虽然近些年市场对于儿童安全座椅的监管都在趋严,但这类产品的安全性能仍然存在短板,需要持续提升。今年6月欧盟安全门(Safety Gate)系统对1批来自中国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作出通报,原因是产品没有提供相关的安全警告,没有这些警告孩子可能会被放在婴儿车里以直立姿势睡觉,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头部下降限制气流进入肺部进而导致窒息。

在去年10月同样有1批来自中国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遭欧盟通报,这款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发生事故时儿童约束系统不能充分防止乘坐儿童头部的垂直位移,该产品不符合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指令的要求,也不符合欧盟法规UNECE NO 44规定的要求。

去年《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的报道显示,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问题具体包括头部位移超标、部件断裂或脱扣、带扣开启力不符合要求等,占比分别达到了46.2%、26.9%和3.8%。其中头部位移超标会造成儿童头部猛烈撞击在汽车前排座位上,导致头部严重受伤甚至危及生命;部件断裂或脱扣会造成事故发生后儿童被断裂的部件扎伤或戳伤;带扣开启力不符合要求,可能在遇安全事故时家长不能快速打开导致儿童无法及时脱身。

当下的产品还是要以提升质量水平和安全性能作为发展目标,比如在生产源头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深入研究儿童身体结构特点和乘车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用先进的材料和力学原理优化座椅的内部结构设计。而且质量和安全是品牌价值的直接体现,有助于在儿童安全座椅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06

国货品牌崛起,路还很长

有数据显示,我国是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大国,年生产量达1500万台,但国内生产的90%的儿童安全座椅都销往海外,国内仅占10%。在当前的国内儿童安全座椅市场中进口品牌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这和国外的法规强制性、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较晚,普及率不高有关。

比如美国规定未满9周岁或体重不足36公斤(80磅)或身高不足145厘米(57英寸)的儿童必须使用儿童座椅,不同州还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强制性法规,这也为儿童安全座椅产品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对于儿童乘车的严格规定是儿童安全座椅在国外市场普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看到目前电商平台销量较高的儿童安全座椅品牌不少是国外品牌,比如英国的Britax宝得适、荷兰的Maxi-Cosi迈可适、英国的Joie巧儿宜、美国的GRACO葛莱、德国的Cybex赛百斯以及RECARO瑞凯威等品牌。

但随着国内监管趋严,国产品牌也在增多且市场地位有上升迹象,Goodbaby好孩子、Babyfist 宝贝第一、Savile 猫头鹰WELLDON、惠尔顿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国产品牌,其中好孩子已经孵化了多个品牌,包括Evenflo(美国品牌)、Cybex(德国品牌)和gb(自有品牌),此前有行业媒体发布2024儿童安全座椅品牌TOP25权势榜,其中BeBeBus从2023年的第二名跃升至第一。

随着国内对儿童安全座椅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产品牌也努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不过部分国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仍倾向于宣称获得德国认证、国外奖项等来凸显产品的价值感,这也反映出国内消费者仍然比较认可国际认证和奖项,而且国产品牌在品牌建设和市场信任度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07

使用率并不高,渗透度还需提升

在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程度上,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欧美发达国家凭借长期的市场培育和完善的法规体系使得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 ,在这些国家儿童安全座椅已成为了儿童乘车时的标配。

以德国为例自1993年相关立法实施以来,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达到95%左右 ,儿童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降幅超过60%;在瑞典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更是接近100%,家长们早已将儿童安全座椅视为保障孩子乘车安全不可或缺的装备。

公安部交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0-14岁乘车儿童约1.02亿人,其中经常使用安全座椅的儿童估算为2040万人,整体渗透率20%,远低于欧美90%以上的水平。这意味着国内还存在巨大提升空间,电商平台数据侧面印证了需求潜力,京东618数据显示,2024年“安全出行”类目成交额同比增长160%,其中儿童安全座椅增长60%,市场对儿童安全座椅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

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政策的推动都成为市场需求扩张的动力,比如将儿童安全座椅纳入法律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而在儿童安全座椅新国标实施后,从产品标准到市场竞争层面可能还会有更深刻的变革,企业可以围绕新国标不断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安全性能更高的产品。

行业思考:新国标的实施从适用对象划分到安全性能要求等多方面都有了更细致规定,有希望推动行业整体朝着更专业、更安全的方向迈进,但在发展过程中行业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提升产品安全性能、缩小和进口品牌差距、提高市场渗透率等,这些都是品牌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EBH母婴时代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 三天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浙B2-20110190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