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GB 27887—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正式实施。这一新规的落地,不仅标志着儿童安全座椅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为儿童乘车出行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1
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正式实施
出行安全迎来新保障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儿童乘坐私家车出行越来越普遍,儿童乘车出行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以下简称儿童约束系统)则可以为儿童乘车出行安全提供保障,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减缓对儿童的冲击力以及通过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来减少对他们的伤害。这次标准修订带来了诸多变化,如下重点内容亟需企业以及消费者关注:
一、对于新申请认证的产品自2025年7月1日起要执行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
对于新申请认证的儿童约束系统(内置式除外),自2025年7月1日开始要执行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对于在2025年7月1日前已获得认证的产品(内置式除外),自2026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
二、新增了侧面碰撞保护要求和相应的试验方法
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新增了头部包容性(头部不应与门板接触等)、侧面碰撞的假人伤害限值等要求,可以让儿童约束系统能够在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时更好地保护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头部,并增加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三、采用了新型Q系列假人更客观、全面评价碰撞的儿童可能受到的伤害
《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GB 27887—2011)(以下简称儿童约束系统旧国标)动态试验采用的是P系列假人,而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动态试验采用的是Q系列假人,体现了国际发展趋势。Q系列假人相比P系列假人,生物仿生度强,采集的数据更多,且Q系列假人腹部评价更为客观,更真实地反映了碰撞对于孩子身体的实际影响,因此其应用更合理。
四、引入“i-Size”概念
“i-Size”儿童约束系统是一种通用的ISOFIX儿童约束系统,使用ISOFIX固定装置连接在车辆上对应的i-Size座位。所有“i-Size”儿童约束系统均可用于车辆上任何符合要求的“i-Size”座椅位置,这意味着不再需要车辆适配清单,车辆和儿童约束系统之间将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五、重新划分儿童约束系统分组
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更改了儿童约束系统旧国标中按照体重进行分组的方式,改为由儿童身高分组,更关注儿童乘坐时身高的适配性。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要求产品标明适用的儿童身高范围,这样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儿童约束系统。按孩子的身高进行分类,可以使父母更容易选择和正确使用儿童约束系统。
六、明确规定儿童年龄在15 个月之前不得前向使用儿童约束系统
儿童约束系统旧国标中规定0组和0+组(即适用于13kg以下儿童)的儿童约束系统只能使用后向安装,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规定的是儿童在15个月之前不得前向使用儿童约束系统,可以为正在发育中的婴幼儿头颈部提供更好的保护。
2
更高标准评价
为消费参考助力
为升级儿童安全座椅质量标准,给消费者选购优质产品提供更多参考,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玩协)发布实施的团体标准采用了比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更严苛的测试条件:正面碰撞(模拟车祸实际碰撞情形)速度提高到70-74km/h,远高于儿童约束系统新国标要求;侧面碰撞指标增加至6个维度;对更多有害的化学物进行评价,更全面评估儿童安全座椅用料是否环保无污染、对人体是否安全。
国家标准是市场准入的基础标准,团体标准是严于国家标准的更高标准。
中国玩协连续两次依据团体标准评价,16批次儿童安全座椅获得“优秀”评价,更能保障儿童安全出行。团体标准相关指标综合评价满分为5.0分,4.0分及以上是优秀,3.0-3.9分是良好,2.0-2.9分是中等,2.0分以下是基本。(本次评价结果仅针对下方表格里“规格型号”列所对应的单款产品,不涉及品牌其他产品)
《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GB 27887—2024)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代表儿童乘车安全的越来越被关注和高度重视,也代表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文/编辑:韩玮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