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对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讲礼貌、懂礼仪,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自己家的孩子见人就叫“叔叔”、“阿姨”,大家会认为这个孩子非常懂事,连家长脸上也有光。可是偏偏事与愿违,孩子在家特别能撒欢,一见到生人就默不作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有些家长认为的“礼貌”反而会伤了孩子:
网络
情景1:逛公园时,园园遇到一个好友,想让儿子叫一声阿姨,可儿子怎么都不肯叫,园园气得打了孩子屁股一下,嚷嚷道:“怎么不知道跟阿姨打招呼,真是不懂礼貌”。孩子立马哇哇哭起来,好友急忙上前阻拦。
正确做法:实际上,孩子怕生一是因为有些害羞,二是因为三四岁以后形成了一种独立意识,不熟悉的人面前不愿意说话。这并不代表孩子没有礼貌,如果你强行给他添加一个“没礼貌”的标签,反而会伤害了他,让他更加排斥与人相处。
这个时候,你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让他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如奖励一个小红花贴在胸前,或是比赛的方式,看哪个小朋友打得招呼多,哪个小朋友获胜。这样能激发他与人沟通的兴趣,慢慢就不会害怕了。
情景2:公园里两个孩子因为抢玩具闹得很不开心,奇奇的妈妈赶紧跑过去,大声呵斥道:“奇奇你是大哥哥,怎么这么不懂得谦让小妹妹,快把玩具给妹妹”。这让奇奇委屈得不行,一边哭一边抢着玩具不撒手。
正确做法:培养孩子谦让的性格,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的,一味地命令他把自己喜欢的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并不会让孩子打心眼里懂得谦让,而是会让孩子越来越懦弱。
你要传达给孩子的是,你把玩具让给其他小朋友,他会更加喜欢自己,两个小朋友还可以互相交换玩具,共享玩具,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玩具玩,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情景3:玲玲的儿子乖巧懂事,很多人都夸奖他,但是玲玲似乎很谦虚,每次都说:“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啊”或是“这孩子一点都不聪明,哪有谁谁谁聪明“。
正确做法:这种话虽然大人知道是谦虚,但是孩子不懂,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肯定,如果你当别人的面说自己不好,他真的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妈妈认为自己很笨,他会变得很沮丧。别人夸自己的孩子,要真诚地感谢对方,说句“谢谢“即可。
文源:爆炸母婴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