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我们都不陌生。随着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甜味剂却被烙上了“导致肥胖”的标签,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甜味剂。
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作为甜味剂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肯定有其必然性。
第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第二,不参与机体代谢。大多数高倍甜味剂经口摄入后原原本本地排出体外,不提供能量,适合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和老年人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特殊消费群体使用。
第三,甜度较高,一般都在蔗糖甜度的50倍以上,有的达到几百倍、几千倍。
第四,价格便宜,同等甜度条件下的价格均低于蔗糖。
第五,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按照每日允许摄入量,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也不会发胖。只要按照相关法规标准正确使用甜味剂,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公众之所以会对甜味剂产生担忧,当然也不是毫无道理。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的201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来看,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在总体不合格样品中占比较高,其中也有涉及到甜味剂不合格的产品。但这与甜味剂本身并无关系,只是超量超限食用,可能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