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也许无法为孩子阻挡一切语言和生理的伤害,但至少,可以让家成为孩子的心理港湾,不要出现贬低性的语言,即使只是开玩笑,也容易使孩子心里生出渺小感。
孩子在家庭中培养出的自信根基越牢固,在与同龄人交流时,越能采取提高自我价值感的方式,而非贬低性方式。亲密的儿童在社交团体中光芒四射,因为他们敏感且具有同理心,他们内在的辛福感指导着他们择友。
所以,家长不宜对孩子说这几类话。
一.翻出孩子丢脸的事情
别说是孩子,就算是成人,也都会有一些丢脸的事情,将心比心我们也不愿意别人总拿这些事情来嘲笑我们。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比我们少,甚至因为缺乏辨别能力会把玩笑当真,认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这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二.数落孩子的错误
孩子只要是在成长,那就必定会犯错。而大部分错误是必不可少的经验成本。遇到这些事情家长不应该贸然的责备,也不该总是揪出来说,让孩子觉得只要犯了错就得不到原谅,并且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
家长更应该做的是给孩子鼓励,告诉他下次如何做可能会做得更好。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充满期待,但又容许他在尝试的过程中犯些错误。孩子在这种期待中获得动力,在这种宽容中获得勇气。
三.暴露孩子的隐私
大人会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是如此。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就可以巨细无遗的掌握孩子的所有。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秘密空间,在这些私密空间内他们可以感到安全,感觉到自我心灵的舒展,而如果家长故意窥探秘密,或者把孩子的隐私暴露给他人,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的发展和建立安全感。
四.将孩子与他人比较
“你看隔壁家的孩子,门门都考A,你呢?”“你看你表姐,钢琴都八级了,你还没一点才艺!”
很多家长错误的觉得这样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就会获得进步的动力,但效果往往是相反的,这种比较不只是介绍了一个榜样,还同时在贬低孩子。人各有长短,拿出一项来肯定有不如人之处,而这种比较却像是一种全盘否定,一旦孩子觉得差距太大,反正追不上,就会自暴自弃,完全放弃努力。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和自己对比,正视孩子的进步,他是在为自己奔跑,而不是在和任何人比赛。
该怎么和孩子说话?
在与孩子说话时,能说与不能说的界限最重要的是不要破坏亲子连接,一旦父母说的话太过伤人,让孩子对父母的心理依赖丧失,那么之后说的话的效力就大打折扣了。
不要辜负孩子的信任,你如果只会指责,孩子就会朝着你指责的方法发展。而如果你给予包容与鼓励,孩子反而会接受你的纠正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