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孕育中的胎儿,还是已经出生的宝宝,和妈妈建立的联系都是最紧密的。
妈妈在接收到宝宝认可的信号时,一切辛苦的付出也都觉得值得,但你知道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你是妈妈的吗?
“三月认母”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民间有“三月认母”的说法,认为3个月大的宝宝就已经认识自己的妈妈的了,这种说法正确吗?
首先要知道宝宝的视力发育也是需要过程的,刚出生的宝宝几乎没有视力,随着月龄的增加才能慢慢看得见、看得清。
长到2个月左右,宝宝的视力就可以区分物体的颜色和形状了,也就是从第2个月开始,宝宝可以看见妈妈了。
出生后的第三个月,宝宝的视力范围可以达到75cm,还能随着目标物体移动,对于妈妈形象的认识也更加清楚了,所以“三月认母”的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
我们普遍认为的“认母”都是视觉上的,但其实在视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时候,宝宝也有自己的“认母”方式。
宝宝辨认妈妈的方式:
1.嗅觉
大多数宝宝都会根据气味辨别妈妈,因为对于宝宝来说妈妈身上的奶香味儿是最大的信号。
成年人或许对这个味道没什么反应,但宝宝是非常熟悉的,即便是闭着眼睛只要闻到了这股奶香味儿就知道是妈妈来了。
所以呀,带有妈妈气味儿的衣服、玩具都是安抚宝宝的绝佳好物。
婴儿的听力和嗅觉一样非常敏感,还是胎儿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妈妈心跳的声音和频率,只要妈妈靠近宝宝,听到了妈妈的心跳,宝宝也能认出妈妈。
反之,换成其他人的声音或心跳,可能就会让宝宝变得不安起来。
国外曾经做过一个令人泪目的实验,小婴儿哭闹起来,爸爸姑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抱着哄都不行,此时一个陌生的男子将其接到怀里,过了一会儿宝宝竟然奇迹般地止住了哭声。
原来,宝宝的妈妈已经去世,这名男子是其心脏的受赠人。
宝宝的认人发育规律:
心理学上把幼儿3岁以前的对外界的认识称为“图谱时代”,因为他们不具备辨认分析事物特征的能力,只能把所有眼睛看到的人、物当做是一个图谱来对待,至少要等到3个月后婴儿才有图像知觉和图像记忆。
这时宝宝根据妈妈以前面孔出现时的图谱的样子,对妈妈有了初步的印象,重复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更容易辨认出妈妈和其他人。
如果在3个月前没有频繁在宝宝大脑中形成图谱的人,宝宝就不容易辨认,突然看到免不了要被吓哭,这就是婴儿认识人的过程。
三大表现,说明宝宝已经认识你了:
第一种:总盯着妈妈看,视线随着妈妈的位移而移动
宝宝一旦已经认识妈妈了,就会一直盯着妈妈看,不管妈妈在干什么宝宝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如果妈妈突然消失在视线内,宝宝就会因为慌乱而大哭。
第二种:抱起来的时候会朝你笑
当抱起宝宝他会朝你微笑的时候说明他很惬意、舒适,对你还是很熟悉的。
如果换作是不常见的人或陌生人抱起宝宝,宝宝会因为无法识别他们的面孔而感到害怕,随即就会大哭不安。
第三种:睡醒看不到妈妈会大哭
妈妈的味道、心跳、声音意味着安全,在妈妈身边宝宝就会睡得更安稳、时间更长,反之没有妈妈的保护,宝宝很容易醒来,醒来若是没看到熟悉的妈妈的面孔,肯定会哭闹着找妈妈。
这说明宝宝不但认识了妈妈,而且对妈妈很认可。
不论是妈妈爸爸还是其他家庭成员,想要跟小宝宝们“搞好关系”,一定要多陪伴,在他们面前频繁刷脸,加深印象,才能被宝宝认可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