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玩具巨头ZURU正式宣布收购美国磁力片积木品牌Tytan Toys,填补其在磁性拼搭类玩具的空白。与此同时,磁力片品牌Connetix的母公司Brave Toys成功将澳大利亚领先儿童教育活动盒提供商My Creative Box纳入麾下。当两大巨头同时瞄准同一细分赛道,可以预见STEM教育玩具赛道正从分散走向集中,或将迎来一波整合热潮。
对比两家公司的收购策略,可以发现截然不同的战略逻辑。
ZURU的收购本质上是细分赛道的产品线扩张。作为全球知名玩具企业,ZURU拥有强大的全球分销渠道和营销能力,在积木、玩偶等多个品类布局完善,但在磁性拼搭这一STEM玩具核心细分领域存在短板。而Tytan Toys凭借高强度磁力材质,多样化造型设计以及成熟的生产供应链,在美国市场积累了稳定的口碑。此次收购快速将Tytan Toys导入现有系统,能够立即增强ZURU在教育玩具领域的存在感,展现了其快速切入高增长细分市场的战略思维。
Brave Toys的布局则指向更深层的生态化延伸。My Creative Box以主题式教育活动盒为核心产品,覆盖2-12岁儿童群体。其产品融合艺术创作、科学实验等多元内容,在澳大利亚教育玩具市场有极高的认可度。尤其是在家长群体中建立了专业教育口碑。对于Brave Toys而言,此次收购并非品类的拓展,而是通过整合My Creative Box的教育内容研发能力以及用户信任基础,快速提升自身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专业形象,构建“玩具产品+教育意义”的完整生态。但这种路径需要足够耐心和精细的整合能力才能够发挥其长期价值。
更深一步分析,两起收购共同指向一个趋势:教育玩具产品逻辑正在从“娱乐性”转向“教育性”。STEM玩具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知识为核心,涵盖编程机器人、磁性拼搭套装、科学实验盒等多种类型,因兼具趣味性和教育价值,成为玩具市场的增量引擎。数据显示,全球STEM玩具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中国、美国等市场需求尤为旺盛。这也使得STEM赛道成为玩具企业必争之地。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并购成为企业快速破局的关键策略。相较于从零开始研发产品、搭建渠道,并购能让企业直接接手成熟的产业系统和市场教育成功,大幅缩短市场培育周期,降低试错成本。ZURU通过收购快速补齐短板,Brave Toys借助并购实现教育生态闭环,均印证了这一逻辑。
纵观全局,ZURU与Brave Toys的收购动作,既是自身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更是STEM玩具市场爆发的重要信号。在玩具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趋势下,行业将迎来产品迭代加速、竞争维度多元的新阶段。对于企业而言,唯有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持续深耕产品价值,才能够在新战场的角逐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