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各地的称呼都不同,但是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现在大家一般都叫家谱或族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记载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家谱约有3000年的历史,跟国史,地志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
当你发现自家的家谱,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是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呢?自己的家族里有没有出现过有名的人物呢?现在的族人都在哪里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族谱里找到。但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
什么叫家规族训?
所谓的家规族训也可称之为家训。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古代,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无规矩不成方圆。家训就是起到了一个约束的作用。家训之所以为还被现代人所看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如今,人们的道德思想比起以前的人还要低。古人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在现代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古人的思想并不都是糟粕,家训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敬父母、夫妇和睦、学会节俭、戒赌博、戒淫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的道德教育有着很大的意义。